English

如今流行“用脚步写作”

2000-07-1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

古代的徐霞客、现代的三毛、当代的余秋雨、英国的毛姆、美国的海明威,乃至孔老夫子,他们都是在行走中传播文化……时代的文学走到今天,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用四个大字概括了这种形式,并且昭昭然举起了一面大旗——“行走文学”。

去年5月中旬至8月底,七位中青年作家以徒步的方式分别从七条路线“走西藏”,今年6月,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博库(北京)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“走马黄河”田野文化考察活动,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结集成“行走文学丛书”。博库网站同时开设“行走文学“网页,全程关注“走马黄河”的进程。

作为“走进西藏”的策划者之一、也是本次“走马黄河”的策划人之一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黄宾堂,在谈到这两次活动时说:“走进西藏”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激情的形式,就是制定不同的线路,有意识地组织作家们进行文化考察的行走,并且把这种亲历记凝结成文化的成果。而“走马黄河”活动,我们则有意识地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:打出了“行走文学”的旗号,让作家们走出书斋,走出思维的栅栏,走向自然的生活。这种行走,绝不是一般的旅游玩乐,它是身心的投入,是对内在激情的唤起;这种行走,也绝不是玩形式,而是历史的行走,精神的行走,文化的行走。其次,出版业与网络科技联手,使传统的纸质出版由平面转向全方位信息化立体化,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接近现代社会的阅读,并且通过纸质出版物与网络的互动促进,使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更加快捷,空间更为廓大。第三,真正在选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下大功夫,请各方面专家多次座谈,进行扎扎实实的价值评估,力求在形式(行走,点及面的选择)和内容(选题)上达到完美的结合,并且是在行走之前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走黄河只是“行走文学”的开篇,以后会陆续开展,方式可能改变,但会统一在“行走文学”的旗帜下。

以出版经济类图书为主的财经出版社去年出版的《雪龙闯北极》反响不错,今年又计划推出一套旅游丛书。副社长贾杰介绍说,《雪龙闯北极》的书稿是通过网络随时传过来的,网络的介入对于传统的编辑是一种冲击,既能提高编辑适应现代化动作手段,又能提高出书的时效性。除可实现稿件传输外,还可以实现内部资源共享,现在出版社内部的管理系统也正在向网络发展。

作家们对“行走文学”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。以“私人化写作”著称的女作家林白已经去过入海口以及河南,下一站将到陕北。她说:“我始终觉得日常生活对人的消磨很要命,通过出去行走,超越了日常生活。路上很累,全凭着革命意志在坚持。但我不是为了写作行走,而是想获得在路上的状态和感觉。写作是第二位的。”林白24岁的时候曾怀揣140元钱只身走过大西南,她说,当一个人背着行李爬上峨嵋山时,获得的就是一种极端体验。林白认为真正作品是在三五年之后。“如果马上写是一种东西,过几年写,是另一种东西。我希望能给我三到五年的时间,写作需要积淀的过程,马上就写是报告文学的做法,对我并不适合。我始终认为写作是个人的事情,不是统一的集体行动、团体行为。”

去年夏天,高中刚毕业的19岁女学生许佳完成自助旅行,以古人行舟的方式,纵横水乡,并完成《租一条船漫游江南》。她说,当她夜间躺在小舟上仰望星空的时候,体内有个隔被猛烈地冲开了,心胸一下子变得异常开阔,她体会到了“我正置身江南”……

作家李敬泽在劝慰因为没有去过黄河而有些六神无主的林白时说,你现在别想什么文体不文体的,你就空着脑袋大着胆子走吧,一看到黄河你就什么都有了,我们可以在行走中获得形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